鑽石小百科
培育鑽石:
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培育鑽石,又稱實驗室培育鑽石或人造鑽石,是透過先進科技在實驗室中模擬天然鑽石的生長環境所培育而成。它們與天然鑽石在物理、化學、光學特性上完全相同,擁有相同的璀璨光芒與堅硬度。
培育鑽石的生產過程更加環保,減少了對地球的開採,且價格更具競爭力。這使得培育鑽石成為現代消費者追求美麗、品質與永續發展的理想選擇。它們不僅是科技的結晶,更是對地球友善的承諾,為珠寶世界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。
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:異同與認證
相同之處:
•物理、化學與光學特性: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在原子結構、硬度(莫氏硬度10)、折射率、色散等方面完全相同。肉眼無法區分兩者。
•成分:兩者皆由純碳原子組成。
不同之處:
•形成方式與時間:
•天然鑽石:在地底深處,經數十億年高溫高壓自然形成。
•培育鑽石:在實驗室中,透過高溫高壓(HPHT)或化學氣相沉積(CVD)技術,模擬天然環境快速生長而成。•稀有性與供應:
•天然鑽石:開採量有限,具有稀有性。•培育鑽石:可商業化量產,供應量相對穩定。
•價格:截至2025年,同等級的培育鑽石價格通常比天然鑽石低50%至80%,甚至更高(部分資料顯示1克拉以上培育鑽石價格僅為同等級天然鑽石的5%至10%)。
國際認證機構對培育鑽石的方向:
•GIA (美國寶石研究院):GIA對實驗室製造鑽石進行了廣泛研究,並提供鑑定證書。他們將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區分開來,但承認其化學和物理特性非常接近天然鑽石。
•IGI (國際寶石學院):IGI是全球領先的培育鑽石鑑定機構之一,為培育鑽石提供詳細的鑑定和分級報告,並明確指出培育鑽石在物理、化學和光學上與天然鑽石完全相同。
美國法定機構對培育鑽石的分析:
•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(FTC):在2018年,FTC重新定義了「鑽石」一詞,刪除了「天然」一詞的限制,明確指出「無論是在實驗室培育,還是從地下開採,鑽石就是鑽石。」這意味著培育鑽石在法律上被正式歸類為鑽石,而非仿製品。這一政策聲明對全球珠寶業界產生了深遠影響,確認了培育鑽石的「法定」地位。